
每家公司導入MES的原因不盡相同,但最終目標總是緊扣如何降低成本與提高利潤這兩點設定。此次我們邀請到NTT DATA 資深專案經理來分享導入MES時容易遇到什麼盲點,建議各企業導入MES時也可同時檢視下面四點,避免盲點變成導入的阻礙,降低整體導入成效。
1. 導入初衷 
企業在導入MES時,應再三確認導入目的是為了對應最終客戶的稽核?還是為了提昇內部的製造效益?又或是為了新產品的量產呢?
不一樣的初衷應有不同重視的面向,若顧問公司僅提供同一種導入流程手法,則客戶導入初衷容易被模糊其中,體會不到最終效益。
2. 內部各部門支持度
依照過往經驗,客戶常認為買了一套系統,全部交給軟體廠商去導入執行,系統就能自行在工廠內生根,運作良好。
但這樣的想法是很危險的,軟體廠商畢竟是外部專家,其實不見得比工廠內部員工更能全盤了解廠內的需求跟問題。如沒有製造、生管、設備、RD、品保各單位的全力支持,很容易造成導入的系統不是真實符合廠內的生產需求。
時間一久,系統跟實務脫節,造成人員只是應付公司要求而操作了事,反而失去了MES系統在工廠的真正價值。
3. 現場執行人員配合度 
即使是設計完善的MES系統,還是需要依賴現場人員的操作跟資料的輸入。
在導入MES的過程中,常遇到少數現場的執行人員不願意學習新系統的操作,沒有按照系統指示正確地輸入資料,而只是單純一昧地敷衍了事,反而「Garbage in、garbage out」,輸入錯誤的資料,系統也只能照實輸出錯誤的結果。造成設計好的MES系統,常輸出一些生產工時為0的產出資料。如:忘了刷Runcard,事後才補刷而造了秒過站的情形。或是常進行一些錯誤的操作,如刷A做B,再事後回頭要求資訊人員來改資料或刪資料。即使這僅是少數員工的個人行為,但這些都會大幅影響MES系統的導入效益。
以管理的角度來說,這全部都視為一種成本上的浪費,也失去了系統設計的初衷。
4. 專案品質 
如何在成本、時間、範疇中取得平衡,才不會犧牲掉專案的品質?
在導入過程中,使用者常以現行的固有作法(流程)為基礎,而提出了許多希望系統也可以如實配合的各式需求。
只是在專案執行的規劃上,時間跟成本是固定的。若範疇一直增加,但是專案時間沒有延長,那麼會容易發生品質嚴重下滑。抑或是需要增加成本來應付新增的需求,但過多的需求也有可能造成專案導入的時間延長,無法在預計的時間內上線,可能與客戶如期上線的期望不符。
依照顧問長年的導入經驗下,在面對客戶需求上的評估應該是採取捉大放小的原則。先仔細與客戶確認需求,深入了解客戶發出需求的背景後,在顧問專業的判斷下,若客戶提出的需求實際發生的機率不高,例如久久才會出現一次這樣的需求情境,那麼我們建議走系統外處理,由人員人工處理可能還比另外花一筆客製費用寫入系統中來的有彈性。

您的廠內也有導入MES後整體生產依舊成效不彰的問題嗎? 或許可考慮從上面幾點著手改進,當然也歡迎與我們諮詢。我們專業的顧問可以協助您就現在導入的MES進行優化,讓您的MES系統成效最大化,在同業間維持良好的競爭優勢。